儲能專用大容量電芯產業化進程在加快。近期,市場上兩則消息表明,頭部企業已經加快300Ah+大儲電芯的商業化應用。
一則是瑞浦蘭鈞320Ah送樣測試數據發布,且10月將大規模量產投用:320Ah“問頂”儲能電芯,實測容量在335Ah;長期能量效率達到95%,高于現階段市場主流表現;高溫循環跨越表現力超過10000次。該產品今年5月剛剛發布,現已經送樣測試,數據表現亮眼,表明國內企業在大容量儲能電芯領域的技術功底已經非常扎實、可靠。該產品即將投放市場,意味著320Ah大儲電芯產業化應用正在開啟。
二則是作為動力電池龍頭的寧德時代,“無意中”泄露了其300Ah+儲能專用電芯已經投入使用。8月23日,寧德時代5MWh EnerD系列液冷儲能預制艙系統成功實現量產交付,該系列產品采用了寧德時代314Ah新一代儲能專用電芯。
寧德時代314Ah儲能專用電芯已經量產交付,同時容量更高的瑞浦蘭鈞320Ah“問頂”儲能電芯實測數據表現驚艷,且該產品下月就要量產。兩則具有重要風向的消息無疑表明,國內企業在310Ah+儲能電芯創新上取得明顯進展,310Ah+大儲電芯正迎來大規模產業化關鍵節點。
據電池中國了解,不只瑞浦蘭鈞、寧德時代,包括海辰儲能、楚能新能源、蜂巢能源、鵬輝能源等近20家電池企業的310Ah+儲能電芯也將陸續量產交付??梢灶A見,2024年將是310Ah+儲能大容量電芯真正產業化應用的元年。
01
市場端“逐利”倒逼,310Ah+產品成“新寵”?
當前應用于儲能領域的大電芯,最早是由寧德時代在2020年推出的280Ah電芯。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280Ah儲能電芯隨后兩年成為儲能市場的“標準”,但該電芯最初“并非是為儲能而設計的”,而是瞄準重卡車型的。
從儲能集成角度來看,大容量電芯具有更高電芯容量、度電成本更低、BMS管理精度更高、零部件更少等優勢,非常契合儲能系統降本提質的需求。
隨著儲能市場的快速爆發,尤其是越來越多電池企業對儲能系統端的實際需求的逐步了解,大容量、高安全、長壽命、全生命周期低成本成為儲能專用電芯的開發方向。
也正因此,電池企業紛紛跳出原有280Ah“標準電芯”,開始探索更適合儲能場景的大容量電芯。
今年上半年,遠景動力發布了315Ah儲能專用電芯;正力新能發布了314Ah儲能電芯、海辰儲能發布了320Ah儲能電芯,蜂巢能源發布了325Ah儲能電芯(非71*173規格)……
事實上,大容量儲能電芯從系統層面的降本已經非常明顯。據寧德時代介紹,其EnerD系列產品采用的314Ah儲能電芯,并配備CTP液冷3.0高效成組技術,實現20尺單艙電量從3.354MWh提升到了5.0MWh。
無獨有偶,搭載瑞浦蘭鈞320Ah“問頂”儲能電芯,20尺單艙電量已經提升到5.2MWh。
更大的電芯容量,意味著更低的投資成本,更高的收益。據寧德時代介紹,搭載314Ah儲能電芯的全新EnerD系列液冷儲能產品,相比上一代產品預制艙的占地面積節約20%以上,施工工程量減少15%,調試運維成本下降10%。
另外,瑞浦蘭鈞320Ah“問頂”儲能電芯可以實現儲能系統原材料及部件成本節省5%,總包方基建成本降低4%,系統能量增加15%以上,為客戶增加利潤超過10%和更可靠的性能提升。
更大容量、更高安全、更高性能的儲能電芯,一方面可以對終端客戶提供更高的收益,符合市場需求方向;另一方面,通過提升容量和性能,持續降低儲能系統成本,最終將推動儲能產業的大發展和市場繁榮。這也是儲能電池企業在做大容量、提升性能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努力的原因。
02
尺寸期待“標準化”,容量仍需“向上”
從市場需求和技術迭代趨勢看,儲能電芯做大已經成為共識。在儲能市場爆發之初,280Ah標準電芯被“借用”到儲能市場,實現了儲能電芯從無到有;而隨著這一市場的快速發展,儲能電芯需要從有到優。
業內人士指出,當前市場主流儲能產品仍然以280Ah為主,進入2023年各家陸續推出300Ah+產品,包括儲能市場和電芯產品都處于起步階段,儲能電芯開發仍處于“百花齊放”階段。
值得注意的是,考慮到電芯規格與產品設計深度耦合,從制造效率和低成本來看,儲能電芯會自然收縮到標準化的規格。
據了解,在大容量儲能電芯上,目前參與企業主要是基于71*173尺寸的“標準化”產品;但在電芯容量上,目前各家企業推出的310Ah+電芯,主要可以分為314Ah、315Ah、320Ah等幾個大類。
業內人士分析指出,當前各家電池廠商推出的大儲電芯容量,主要是基于各自對儲能賽道和自身企業特征所做的產品定位。但隨著技術進步,電芯容量還會繼續增加,各家企業在標準尺寸內的技術較量剛剛開始。
在實現320Ah大容量儲能電芯技術上,據悉,瑞浦蘭鈞主要憑借其獨創的“問頂”技術,實現對空間利用率的有效提升。據介紹,問頂電芯極耳的長度從目前主流電芯的30mm降到了13mm,在體積不變的前提下,內部空間利用率提升了4.5%;同時該技術節省了約70%的傳輸路徑,大幅降低了電子傳輸阻抗,使問頂320Ah電池的能量效率達到95%,較目前主流產品高出0.5至1個百分點。
從終端客戶提升容量和降本角度來看,大容量儲能電芯的優勢也正在顯現。目前寧德時代基于314Ah儲能電芯,實現20尺單艙電量從3.354MWh提升到了5.0MWh;而瑞浦蘭鈞320Ah電芯已經實現20尺單艙電量達到5.2MWh。相信,未來這一數字還會繼續增加,這對終端客戶在投資、運維、占地、施工等多維上的降本意義不容小覷,而這需要電池企業繼續在挖掘電芯容量上下功夫。
從這一點來看,大容量儲能電芯的開發仍然會繼續向前。除了即將量產的320Ah“問頂”大儲電芯,據悉,瑞浦蘭鈞的340Ah更高容量的儲能專用電芯也將很快量產。
據了解,目前頭部企業在儲能電池新品開發上,既大膽又謹小慎微,大膽的是勇于通過材料、結構、工藝創新,開發更高能量密度、更大容量的儲能專用電芯;謹小慎微的是,盡管不少企業已經開發出320Ah+的產品,但出于安全、降本、制造效率等維度考慮,產品推出時會壓減部分容量,例如瑞浦蘭鈞發布的320Ah儲能電芯,客戶送樣實測容量達到335Ah,高出發布宣稱容量15Ah。這種情況,在部分官宣推出314Ah的電池企業中也同樣可以看到。
需要指出的是,面對爆炸式增長的儲能市場,部分企業希望通過發布“領先產品”去搶占市場,310Ah+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出現,各家企業發布的產品還需要客戶、市場檢驗。相信,隨著瑞浦蘭鈞在行業率先開啟320Ah量產及交付測試,后續會有越來越多同類產品交付測試。
可以預見,大儲電芯的技術創新還會層出不窮,而技術創新永遠值得鼓勵,各家企業通過技術和產品的提升,最終推動儲能產業向萬億級市場邁進。


- 最新評論
- 我的評論